“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隨著全國46個城市強制垃圾分類駛入“快車道”,這句話在中國已成流行語。 專家建言 中國垃圾分類在20多年實踐中涉及很多問題,如垃圾分類標準、垃圾筒設置、垃圾投放時間、對於居民垃圾分類進行獎勵、二次分揀、前後端銜接、混合收運、“九龍治水”管理、垃圾焚燒等。在新一輪垃圾分類政策實踐開啟的當下,非常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討論和系統總結,避免再走彎路。 小區業委會主任陳榮林介紹説,小區有100戶居民,每天早上6時30分至8時30分和晚上7時至8時是大家投放垃圾的時間。“現在大家基本養成了分類投放垃圾的習慣,不太需要我們操心了。” ——環境公益組織零廢棄聯盟政策主任謝新源 為爭取村民、租戶支持,唐瑩瑩和村幹部進行了兩個月宣傳,開了32場動員會,並開展上門動員、清理垃圾鬥、凈村等活動。“原以為是‘一陣風’,沒想到這麼認真。”村民李大芳説,看著村裏越來越乾淨,她和很多街坊也加入志願者團隊,勸導大家分好類。 上海、成都、北京、廈門四地城鄉垃圾分類成功案例引關注—— 城市:北京 “垃圾不落地。”因為實現了這個目標,這個小村莊現在火了。走在街道上,你見不到垃圾箱,也很少見到垃圾。 城市:上海 地點:思明區前埔南社區古興裏小區 “古興裏小區的實踐表明,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福建省環保志願者協會副秘書長黃厚新表示,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主要包含運營保障、組織協調、培訓宣傳、督導考評等4個方面,各部分工作要均衡推進。 “完全靠鼓勵、倡導和宣傳很難讓居民信服,要讓他們看到垃圾分類的好處。”魏蔚認為,這需要在開始引導時就樹立居民是垃圾分類主體的觀念,而不是不依賴獎品、積分等誘導方式。 (本報記者 彭訓文整理)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