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诞生于纽约,这种崭新的看图说话的讲故事形式在出版之初就属于廉价读物,廉价故事书是那时的“新媒体”。1850年左右,也就是漫画诞生前五十年,廉价的新闻纸(又称白报纸)和印刷技术使“低俗小说”(Pulp Fiction)从欧洲流行起来,很快也传到了美国。低俗小说叫“一分钱小说”,又叫“一分钱惊乍”,它是印在新闻纸上的薄薄的故事书,卖给当时兴起的工薪阶层茶余饭后消遣,“一分钱惊乍”这种低俗小说后来成长为类型小说的另外一个巨人——“侦探悬疑神秘类”。“低俗小说”在美国广有读者,即使在漫画书诞生后,这种低俗小说的“故事会”都一直流行。许多严肃文学的作者比如雷蒙德·钱德勒,马克·吐温,欧·亨利,阿西莫夫,菲利浦·迪克,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菲茨杰拉德,H.G.威尔斯,田纳西·威廉斯等上百位严肃文学的作家,为了赚稿费,都曾经为低俗小说撰稿。低俗小说一直到五十年代中电视出现后才销声匿迹,而原来靠写低俗小说挣钱的作家们,再次转行变成电视剧的编剧。其中华丽转身的成功者应该是雷蒙德·钱德勒,他成为好莱坞悬念片最有名的编剧,跟希区柯克合作写的剧本堪称悬念经典,比如《火车怪客》。另一位文学大师威廉·福克纳,为生计故从1930年到1950年为好莱坞编剧二十年,还做过钱德勒的助手。 男孩儿高中毕业跑去这家表姐夫开的漫画公司里打杂。不久他跟老板古德曼打小报告,揭发编辑和文案家私下给竞争对手干活做项目,这两个员工立刻被开除,这个男孩升职为总编,那年他十七岁。这个男孩就是斯坦·李(Stan Lee)。被开除的漫画家叫杰克·科比(Jack Kirby),文案编辑是约瑟·西蒙(Joe Simon),他们为之偷干私活的公司叫“全国漫画”,若干年后更名DC漫画,从此,超级英雄的故事就开始了。 迪士尼最大的IP就是《星球大战》,这部史诗性的电影系列从1977年开始,跨越几代人,中间几集灵感用竭走向奇葩,不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再次翻新拍出新意,把过去嬉皮士一代的理想主义,与千禧一代的心灵图景接轨。《星球大战》自从1977年首部公映后,它的每一个细节被全世界的影迷和粉丝琢磨了多年。《星球大战》的粉丝发现Darth Vader也就是中译的“达克塞德(黑暗尊主)”与科比后期的第四世界的反英雄人物黑塞德(Darkseid),具有高相似度。 第四世界 斯坦·李 鲁西迪出生于印度名门,十四岁就到英国读书,牛津大学毕业,对他不存在被主流文化边缘化的问题,他就代表精英的主流文化。对于像胡诺特·迪亚斯这样从多米尼加来美国的移民,在美国主流文化符号中的代表人物不是管家佣人就是毒贩,都是低端类,漫画英雄是唯一可以帮低端移民打破身份模式的文化符号:“还有比X战警更异化,更能代表主流外的他者的吗?对于拉美裔有色人种宅男,X 战警的故事是一剂贴心解药,一款强心针,因为X 战警的故事意味着你所有的跟美国主流的格格不入之处,背后都有神奇的魔力在支撑着。”迪亚斯是真正的科幻迷,他的自传体成名作《奥斯卡·瓦奥短暂而奇妙的一生》2007年获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主人公是个迷恋漫画英雄的孤独的宅男胖子,生活里只有《奥特曼》《星际争霸》和《神奇四侠》……漫画给迪亚斯带来逃离现实的慰藉,也给移民文学贡献了一部宅男颂歌! 漫画超级英雄对鲁西迪以后的文学道路有什么影响,我们不难从他的成名作,灵异的《午夜之子》看得出来:一个孟买的孩子诞生于印度脱离英国独立的那个神圣的时刻,1947年8月15日的午夜,共享这个命运的,连他一共有一千个孩子,这些同时诞生的午夜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超验能力,彼此可以隔空通灵,他们仿佛组成一道破解印度历史命运的密码,波澜壮阔的近代印度史在这些精灵一样的午夜之子穿梭见证下经历毁灭和重建的循环——鲁西迪在魔幻、血腥、幽默、暴烈和绵绵人情的传奇中将次大陆的现实与宗教、梦想与桎梏、压抑与反抗、幸福与悲凉的大戏展开,这种自由穿越于现实和超现实的风格,怎么看都有漫画超级英雄的影子。 无独有偶,太平洋这一边的通商口岸上海,光绪十年(1884年),掌管《申报》的英国旅沪商人安耐斯脱·美查利用已经流行的石印技术,出版了新闻连环画《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内容是“时事新知,奇闻果报”,“可惊可喜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在新闻摄影还没有普及的上海大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秋《点石斋画报》停刊,一年后广州和天津分别出版《时事画报》和《醒俗画报》,继续了“图说新闻”这种当时中国的“新媒体”。同年,上海文艺书局出版了石印的《〈三国演义〉全图》,这是第一本以连环画形式出版的文学名著。到了1929年,64开本的文学名著“连环图画”已经成为标准版式,构图打破上图下文的局限,“口白”,即人物对话时人口冒气这种西方漫画中的“对话气泡”开始出现。《上海漫画》《上海画报》《时代漫画》从1929年开始连载叶浅予的《王先生》,连载多年。 但时代是匆促的,连蜘蛛侠最成功的第一集,现在看来都令人觉得剧情老套。为了进入中国市场,迪士尼一直有中国演员参与蜘蛛侠下一集演出的打算,以打破亚洲观众的心理壁垒。在蜘蛛侠走出顶峰的情况下,漫威以及DC众多的人物和剧情开始发挥他们的作用,比如“神奇女侠”,比如“黑豹”,英雄纷纭,令观众目不暇接,不容易生审美疲劳,这种能力来自于完整的图书馆式IP宝藏。这也是为什么迪士尼要在收购漫威以后,不惜重金把它四散在各公司的英雄IP重购回来,尽量保全一个完整的漫威图书馆。“神奇女侠”来自于DC,是漫画英雄最受欢迎的三个英雄之一,命运也最曲折。五十年代初即被美国国会宣布为“提倡女同性恋”“对青少年不良诱导”而下架。而“黑豹”在“神奇四侠”中已经露面,那时四侠对它带有明显种族歧视,言辞间并不待见。“黑豹”真正地成为漫画故事系列,要等到2004年漫威的第一个全职的黑人艺术家出现后。黑豹漫画的封面,是身为黑人的黑豹英雄狠踢了高富帅的白人“美国队长”一个窝心脚,这记窝心脚,,踢在漫威漫画近百年被白人英雄垄断的历史上,意味深长。 漫威英雄IP化与好莱坞 萨曼·鲁西迪及其作品《午夜之子》初版封面 科比的漫威英雄们,包括美国队长、X战士、绿巨人、神奇四侠、黑豹、蚁人几乎都是在他三十岁之前完成。二战回来之后,漫画工业进入成熟的银色时代,行业竞争激烈,科比的泰斗地位与同业漫画创作者间变得很蹊跷微妙。在缺乏创作团队支持的情况下,又不想侵占原先已经开工的同行的漫画成果,科比为DC漫画创作的一个以“第四世界”冠名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漫画,其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有重叠延展,庞杂如地下河的水系——《新圣灵》《奇迹先生》《永恒人类》,还有《超人伙伴吉米·奥尔森》。“第四世界”集民间传说和《圣经》原型,街头巷尾的俚语,科幻小说与荣格心理学的人类的集体记忆,是一幅宏大的乱炖,再次见证了科比的想象力的博大野蛮。《第四世界》漫画系列1971年—1975年出版并不像“美国队长”那样受欢迎,《第四世界》出版时DC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它被读者冷落与当时整个美国漫画业的不景气都有关系,旧的高潮和灵感已经过去,新的血液,新的发展契机都还没出现,漫画业竞争密集,在源源不断的新人竞争下说科比过气了都不过分。 电影《异形2》《终结者》和《阿凡达》的导演詹姆士·卡梅隆在“异形游戏”推出时,谈到漫威漫画,尤其是科比的绘图艺术,给《异形2》的电影视觉设计带来巨大的灵感,他说:“并不是说为了拍《异形》我坐下来研究自己最喜欢的漫画书,不需要。科比的漫画书已经进入我的潜意识,科比是一个预言家,绝对具有远见卓识,在他之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画出未来世界的武器和机器,即便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科学发达的时代,我们对机器的直观能力,都没有能比过他的艺术。”卡梅隆师承拍《星球大战》的乔治·卢卡斯,他的话在好莱坞的动作片和科幻片系是有代表性的,除了《异形》,《星球大战》乞灵于漫威漫画几乎到抄袭的地步。 漫画英雄与文学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