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邀请粤港澳大湾区之专业作曲家,国内音乐学院专家、学者进行20天采风活动,钻研并进行音乐创作和撰写论文,以六个月的时间为限递交音乐作品和论文。音乐创作形式可分大型交响乐、民俗管弦乐、合唱、跨媒体舞台创作,邀请国内演艺团体、乐团、舞蹈团于大湾区先进的演出坊地演绎这批作品。建设一个专业平台执行这个方案,并将作品曲目编辑,向大湾区内不同城市推广。 建议三地放宽文化、教育等专业人员文化交流出入境限制,对文化活动中的“物流”通关给予优惠政策。建议放宽港澳文教科技等专业人才在内地的执业许可,为港澳来粤从业人才提供更多交流学习、住房交通、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便利。建议制定清晰明确的文化产业招商政策指引,对来粤投资文化产业的港澳企业,在注册、置业、租金、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便利政策。 来自中央文史馆和广东省文史馆的学界翘楚如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陶思焱,以及广东的名家学者如陈鸿宇、田丰、杨兴锋、徐真华、顾涧清、张春雷等出席了这次“人文湾区”的智慧交流、思想碰撞。 此外,当天上午,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各市代表参观了翠亨新区规划馆、深中通道海上施工现场、翠亨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和中山江波龙电子生产研发项目。 建议改造提升一个“基地”,即在现有孙中山故居及纪念馆的基础上改造提升,整合湾区内外资源,建设一个全面、深入、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孙中山文化展示基地。 圆桌论坛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由9个城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11个城市都有着众多的孙中山文化遗存,说明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孙中山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桥梁和纽带、旗帜和品牌。 建议牵头成立一个“中心”,,即大湾区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中山在湾区的孙中山文化交流方面起统筹、协调、促进作用,并努力创新交流方式、丰富交流内容、提高交流水平。如利用11城孙中山文化遗存合作策展等。同时,组织一个“论坛”,即孙中山文化论坛,以研究和传播孙中山文化为主题,聚集湾区乃至全球华人的目光,提高孙中山文化这个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还有打造一个“载体”,即孙中山故居所在的翠亨新区,让其成为展示孙中山文化的载体、湾区乃至全球华人的心灵家园,同时也是面向湾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交流合作平台、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文化休闲空间。 省文史馆馆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校长、教授徐真华:中山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占独特优势 中山市孙中山文化交流基地办公室副主任郭昉凌:建议加快孙中山史迹、博物馆群建设 “促进区域文化融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课题调研组:建议制定文化产业招商政策指引 建议中山对孙中山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利用与开发要加大力度,注重规划先行,讲好中山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山。建议结合石岐旧城区改造融入孙中山文化元素,加快孙中山相关史迹和博物馆群建设,保护并盘活相关遗址遗迹,延续历史文化脉络。 粤港澳三地在基础设施、通行管控、法律法规及其执行尺度,包括高等教育学历文凭的互认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别,这些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的障碍,对“大湾区”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效能,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需引起三地政府部门和学者专家的重视。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