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杂技’处于长江中游各种技艺汇合的地方,所以武汉杂技团也吸收了各方面的技艺,节目非常丰富,是一个全能的团。”傅起凤说。 “卓刀泉传说”最早见于明景泰六年(1455年)《寰宇通志》,书中记载:“在府城东十里,汉昭烈郊坛上。世传关羽曾卓刀于此,有庙在泉上。”又据清同治《江夏县志》载:“卓刀泉在县东十五里关庙殿前,色白香清饮之不渴,在汉昭烈郊坛下,世传汉寿亭候行军于此卓刀得泉,明楚昭王蒐饮之味甘冽,为甃石覆以亭”。 蔡甸区马鞍山下钟子期墓前的知音亭 “伯牙子期传说”项目 流传了1800多年的关公传说 具典型地域特色 三项“国家级” “武汉杂技”源于荆楚民间杂技,经南北流变,历岁月锤炼,日臻完美。 2010年,洪山区重新修缮了卓刀泉寺,占地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又有增加。历代记载卓刀泉传说的碑文得到妥善保护,卓刀泉井经过整修恢复了故有面貌。此外,寺内已建成盆景园和大观园两大古建筑园林景观,每月的正月初一和十五有很多香客慕名而来。 蔡甸区位于武汉西郊,马鞍山在蔡甸区城关东南7公里处,当地人称为凤凰山,相传钟子期曾隐居于此。钟子期墓位于马鞍山下凤头渡,当地有歌谣流传至今:“家住凤凰尾,葬于凤凰头,挨着凤凰眼,穿过凤凰颈”,描绘的就是钟子期在马鞍山生活以及安葬之地的地形地貌。 收集整理民间传说出版成书 武汉杂技团60年打造“楚风汉味” 民俗 本次入选的“武汉杂技”、“伯牙子期传说”和“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三个项目具有典型的武汉地域特征,是武汉的“文化符号”。“武汉杂技”经过百年发展,形成了“技艺交融、艳丽恢弘”的艺术风格特色,是武汉乃至中国走向世界的文化桥梁;“伯牙子期传说”的成功入选,使武汉地区三大传说形成完备体系(另外两个分别是“黄鹤楼传说”、“木兰传说”),使“知音江城”实至名归;“三国传说·卓刀泉传说”是三国传说在武汉地区的代表和精华。 代表性项目名单 我市将加快推进非遗保护立法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