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驻巴黎记者黄涵报道】 2003年9月27日,欧洲航天局发射了欧洲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智能1号”是欧洲航天局空间研究的低成本项目之一,它完成了多项科学任务,包括对新型太阳能离子发动机进行了测试;传回了月球表面2万多张高清晰度图像;帮助科学家获得了一些月球表面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绘制了月球表面的整体外貌图,为人类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提供了大量有价值数据。2006年9月,“智能1号”成功定点撞月。 欧洲航天局本打算在2019年让探测器在月球南极着陆,待条件成熟时派宇航员飞往月球,但随后的金融危机使其主要成员国搁置了这些计划。目前,欧洲航天局并没有专门的探月计划,但正在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讨论,希望能够参与俄罗斯的月球探测项目,从月球极地采回土样。 按照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最初的设想,这个计划将与俄罗斯航天局共同完成,印度负责月球轨道探测器和登月探测器的研制,俄罗斯负责着陆系统。不过,由于不满意俄罗斯方面给出的条件,印度开始着手自主研制设备。目前,印度方面称将很快实现着陆器模块的设计和制造,并承担“月船2号”登月任务。根据此前的时间表,“月船2号”原计划于2013年至2014年左右进行,现在可能会略晚一些实施。 1970年11月17日,“月球19号”探测器着陆月球,并释放“月球车1号”。由于月球表面地势复杂,当时的摄像技术不够先进以及地球-月球传输信号的延迟,传回的月球表面图像明暗对比极为强烈,使工作人员很难真正看到月球上的情况。“月球车1号”活动了10个多月,运行了10.5公里,拍摄了2万多张月面照片。并且还对500多个区域做了物理、机械性质研究,在25个区域做了土壤成分化学分析。 继首个月球探测任务成功之后,“月船2号”是印度第二个探月计划。该计划将首次尝试月球表面着陆任务,并采集月球土壤样本,以进一步提高对月球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除了月球探测计划外,印度的太空探索计划还瞄准了火星。2013年11月5日,印度成功发射首个火星轨道探测器。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火星探测器属于一个“技术验证”项目,旨在开发和验证星际任务所需的设计、规划、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技术。 印度:自主研发显大国雄心 【《参考消息》驻孟买记者赵旭报道】 作为南亚大国和世界五大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一直以来都关注本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探索外太空世界的步伐也从未停止。 在未来几年内,印度还有更为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载人登月计划将会在2020年左右实施。 美国:探索重心已超越月球 【《参考消息》驻华盛顿记者林小春报道】 一提起太空竞赛,人们自然就会联想起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想起“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那句名言。50年后的今天,美国的太空探险目标从月球转移到了更遥远的火星,并正紧锣密鼓地研制新一代探测器。也许再过20年,美国人会在人们理所当然的目光中率先宣布:“人类已经在火星上降落。” 日本:将与美国合作载人探月 【《参考消息》驻东京记者蓝建中报道】 在探月领域,日本有较长的历史,既遭遇了一些挫折,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虽然美国政府太空项目的重心已经不在探月上,但美国民间的探月热情依然不减。谷歌公司和X-Prize基金会就推出了探月竞赛项目,设置高额奖金,鼓励民间探月活动。近几年,在美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代表的美国航天私企正在迅速崛起。以史为鉴,上世纪也正是美国军方把互联网技术转让给私营企业后,才出现了互联网革命,而受益最大的正是苹果、谷歌等美国公司。这种政府“养鸡”帮助私营企业“下蛋”的模式,正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典型模式。当许多国家连卫星都发射不了时,美国人已经走在了以载人上天为目标的商业航天之路上。 欧洲航天局探月计划首席科学家弗英曾表示,欧洲希望在月球上建立一个“诺亚方舟”,将地球物种的基因存储起来,当地球遭遇核战争危机或小行星撞击时,人类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 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美国与苏联展开了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太空竞赛,取得了划时代的成就,形成了第一波探月高潮。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登上了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之后,美国人又5次登上了月球。但由于财政预算紧缩等种种原因,“阿波罗”计划之后的近30年间,美国的探月活动完全沉寂。1976年苏联也取消了探月计划。 作为“月亮女神”的后续探月计划,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希望在2015年发射“月亮女神2号”,希望其能在月球着陆,利用移动机器人进行详细调查,为将来宇航员探月做准备。 “月球-A计划”是日本首个真正探月的项目。“月球-A”从1991年开始开发,准备1995年发射,但是由于研发遇到各种课题,计划大幅拖延。2007年1月15日,日本最终决定终止该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此前的俄联邦航天计划,俄罗斯应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发射一个月球探测器,用于研究月球内部结构等。在2012年至2020年间,俄罗斯将研制新一代载人航天系统,包括运载火箭和载人飞船,用于进行探月飞行等任务。 第二个探测器“月球2号”于1959年9月12日发射,探测器在发射两天后准确抵达月球,但只实现了硬着陆。经过数次失败,1966年1月31日发射的“月球9号”终于实现了首次软着陆。 在前苏联叫停探月计划之后,经历国家巨变的俄罗斯困于捉襟见肘的财力,对月球的探测一直陷于停滞。今年1月15日,俄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向媒体宣布,俄将于2015年从新建成的东方发射场发射首个月球探测器,“我们的探月之旅将由此开始”。
印度 俄罗斯:停滞多年后艰难重启 【《参考消息》驻莫斯科记者赵嫣报道】 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经典传奇游戏,就开始了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准备工作,这个系列被命名为“月球”。1959年1月2日,苏联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序幕,但它最终未能命中月球,而是从距离月球表面7500公里处掠过。
俄罗斯 “月球21号”携带“月球车2号”于1973年1月8日发射。“月球车2号”着陆月球时落入火山口,幸运的是月球车没有整个翻倒,但是导航系统受损,这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工作。“月球车2号”在4个月的时间里漫游了37公里,发回了超过80张月面全景图,约80万幅视频截图,并用车载的X射线分光计对月球土壤进行了化学分析。 1990年1月24日,日本发射了名为“飞天”的月球探测器,“飞天”探测器内还携带有微型“羽衣”探测器,这是日本开始探测月球的开端。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据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副教授冈田达明介绍,日本的有人探月将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合作进行,火箭和着陆船由美国航天局制造,由日本宇航员进行科学探测和在月面的活动。 2004年,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提出“星座计划”,计划2020年美国宇航员重返月球,并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为登陆火星做准备。 (编辑:) |